小评:(转载)不要把人生浪费在所谓的“正事”上
作者:秋了秋 发表时间:2014年09月01日
不要把人生浪费在正事上,这么屌的话就是本大人说的。 很多听了这话的同学就欣欣然展开了大规模的混吃等死运动——Stop!你有没有搞清楚,我说的什么是正事? 主流社会鼓吹的正事,就是削尖脑袋拉高胸部机关算尽赚大钱买名车住豪宅功成名就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当公务员的,争抢那么点官位;玩艺术的,拼命拔高自己那点价位;装逼的,处心积虑炫耀那点品位——当钱和权成为衡量人类高低贵贱的度量衡,当名和利变成大家竞相追逐的正经事,这个时候,我很想对所谓的正事,优雅地,竖个中指。 凭什么让党、让社会、让别人来规定我,什么是正事、什么是扯淡,什么是上进、什么是颓废? 对我而言,只有我感兴趣的,才是正事。 你能背出全国人大常委名单?老子还能认出上过《康熙来了》的台湾三线小明星呢。 你熟读股票K线图?老子这个大胸控还搜集了一堆美女的乳沟图。 你贵为董事长?老子贵为不懂事长! 我不是不爱钱,而是不做只能赚钱的事。 一件事我去做,首先是因为我喜欢,我愿意,而不是因为它有用。每次看到有谁天天加班马不停蹄鞠躬尽瘁机关算尽蝇营狗苟——重点是不能天天睡到自然醒,我就痛心疾首。没错,如果我少看点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少刷点微博逛点豆瓣泡点天涯,少跟闺蜜们聊些无聊段子,埋头写稿写剧本,说不定每个月可以多赚个几万块,但,多赚点钱要干嘛?除了玩的时间会减少,没看出有任何好处啊!靠,你就不能有点人生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就是想玩的时候能随意玩啊! 龙应台说了,玩才是天地间学问之根本。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好玩。 成功学算个毛。 快乐学才该是我们的成功学。 不以快乐为目的生活都是虚度光阴。 「没心没肺的人才是进化论的胜利者」 别以为快乐是件容易的事。快乐是需要想象力、逆向思维和幽默感的。 没心没肺的人常常被视为类似草履虫的低等生物,但是,草履虫原先是有脑的,是进化过程中慢慢地把脑子给弄没了——不需要脑,就足以应付复杂的世界了,人家有自己强大的生存哲学。观察一下你周围,那种没心没肺的人类,幸福感往往最强烈。 现在宣布自己天生没心没肺,会不会显得太自吹自擂了? 4岁时,我跟外公去逛街,不小心跟外公走散了,也完全不害怕,跟卖糖葫芦串的人聊天,人家还白送我一串。我欢快地吃着,一路逛遍所有地摊,看小人书、称体重、观摩爆米花的制作过程,玩得超high。妈妈找到我的时候,抱着我热泪盈眶,我很奇怪,我在外面玩的这段时间,家里出什么事了?5岁时我得猩红热,住院1个月,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我一个人在医院,每天就盼着打三次针,把打针当游戏玩。中学时我觉得历史教材太生硬太无聊了,把每一章都画成搞笑漫画,在同学间传阅。 作为一个资深二逼,我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快乐哲学,基本上,我的心情分为三类,高兴、很高兴、特别高兴——我可以在任何平淡无奇的事情中发现超然的乐趣,倒霉事都能被我变成儿戏。前段时间出了本书,有人搜集了所有对我的书的负面评价,并动用淫妇、荡妇等重磅词汇,到处长篇累牍地骂我,我看得非常感动,难道我也有专属的方舟子了么? 坏事有多坏,取决于你自己,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史华兹论断。而为什么有些人显得运气特好,有些人显得运气特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做了一套实验,表明运气和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相关,幸运儿总是发现事情好的一面,所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人们常常对乐观怀有一种偏见,认为快乐是肤浅低级的,痛苦才是凝重深刻的。持悲观主义论调的人总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好像只有他们才看清了世界的本质。大家都是向死而生,拿有限的时间来玩深沉耍忧郁,在我看来才是肤浅幼稚的表现。 李碧华说,智者是最快乐的。只有“自以为”是智者的人才忧郁。这要分清楚。 没错,没心没肺的最高境界就是,深知世界的复杂、多元、荒诞、矛盾、无序,却依然选择欢天喜地、笑看风云。 就像古罗马有位殉道者,劳伦斯,被绑在炽热的烤架上,做成人肉烧烤,还友情提醒刽子手:嘿,把我翻过来,这一面真的已经烤熟了。 「狗屎运特别青睐偏执狂」 说出来你们不信,在欠扁这件事上,我不是很擅长。 据说每天都活在自己理想中的人基本上属于稀有动物,真巧,我就是哎。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随时调戏领导,跟同事互相羞辱,身边基本上都是友善型二逼和刻薄型二逼,不需要浪费任何一分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办公室就是我们的八卦地和游乐场。每一天,我都是怀着期待和愉悦的心情去上班的。在这个据说幸福感不高的传媒行业,我却不识大体地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因为工作本身就被我当成娱乐,没有游戏感的工作对我而言,不值一提。 什么叫理想的工作,就是哪怕你中了彩票,拿到1亿人民币,依然舍不得辞职。 我就是这种傻逼。 很多人说,哇,你过得好爽啊,我好羡慕你啊,你好幸运啊。 是的,我承认自己有狗屎运,但有时候狗屎运只青睐偏执狂。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语文课,写作文,其他同学为如何挤出800字很痛苦,我也很痛苦——怎么才能在短短800字中把我想说的话都装进去呢?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我都是班上作文成绩——很一般的,很少有老师欣赏我的另类风格,规定写《记一件小事》,人家写拾金不昧扶老奶奶过马路,我写把苍蝇关在玻璃瓶里,观察它做垂死挣扎时,活像跳芭蕾;规定写《秋思》,人家感伤于树木凋零、落英缤纷,我写秋天一点也不可爱因为没有寒暑假可以放;规定写《人与大自然》,人家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也直抒胸臆:我对大自然完全不感兴趣,天晴下雨我都照样开心,看见花草树木我都麻木不仁。每一次老师对我的作文,都下这样的批语:想法独特,立意不高。 妈的,就这8个字,预言了我一生。 即便我作文写得很锉,但我不知廉耻地坚持喜欢语文,小学时我就下了决心,长大了要当编辑或者语文老师。高考时,我非要选中文,做生意的老爸一脸严肃地问我,你学中文有什么用呢?我一脸无辜地反问他,老爸,那你天天打麻将有什么用呢?大家不都图个开心嘛。 我如愿以偿念了中文系,大部分的课——我基本都没上,没空啊,想看的书太多了,有段时间我走火入魔到写日记都在抒发我对庄子、对郭象、对弗洛伊德、对荣格、对尼采等高智商神经病的仰慕和爱恋,想象自己跟尼采谈恋爱,他发疯时我一定不离不弃,好好的哲学家被我意淫成琼瑶剧男主;纠结如果庄子愿意娶我,我是不是得先学会挨饿,因为这厮穷得令人发指。有几次我都想转到哲学系,以至于保送研究生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细致研究玄学本体论与魏晋诗歌的关系,听上去多装逼多无聊多没劲啊,可是我喜欢。 我一心想进媒体,而且死不要脸,非南方系媒体不进。从大三开始,我就一直在各种媒体实习,就是为了接近我最爱的《南方周末》——哇哦,这么回顾起来,我真是个腹黑、有心计、深谋远虑的人啊啊啊啊!到研究生三年级时,我在南方都市报实习,却依然进不了这家媒体,当时都快绝望了,难道只能悲惨地去考公务员,接下来就在机关里面行尸走肉一辈子了么。这种时候配点《二泉映月》都不能表达我的苦逼啊。 不是说公务员不好,而是我完全不喜欢。 辗转进了南都,我从此赖着不走了,一待就是10年,完全给喜新厌旧的射手座丢脸啊! 「守脑如玉也是一种理想」 也许我最幸运的事,就是自我觉醒比较早,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以便于早日开始,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我常跟很多中学生大学生聊天,最大感触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哪怕正在念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的品学兼优的三好青年,面对我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喜欢你的专业吗?他们也敢给我来个一脸茫然的表情,好像我的问题特多余似的。他们说,没想过,我妈说商科有前途,以后容易找工作,我就念了。我妈说当律师赚钱多,我就选念法律,她总不会害我。 父母和教育体制联手把青少年改造成听话的机器、不思考的机器、赚钱的机器。陈丹青就说,现在的学生,开口就在背书,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我觉得更可怕的是,很多学生没有自我。走饭说得对,世上只有一个自己,每个人都是濒危动物——可是你连自己的爱好、价值和特长都看不到,你又如何独立自主地看待这个世界? 有个姑娘说,我就喜欢做机械的、不费脑的、单调重复的工作,糊火柴盒啊、盖章啊、收发信件啊之类——多好,年纪轻轻就深刻地了解自己,守脑如玉也是一种珍贵的理想啊,比没有理想好多了。 做能让你沉迷的事,如果这种兴趣还能赚钱,这种人生就是上等人生。我从来不羡慕那种炒股赚了几百万、开店发了大财的人,因为炒股、开店这种事对我而言毫无吸引力,我从中得不到任何乐趣,还不如看一本好玩的书更爽。常常有学生发豆瓣邮件或微博私信问我,该选择年薪低一些但稳定的工作,还是年薪高但变数大的呢?我总是回答:选择你更喜欢的那一个。别理睬这个专业吃香、哪个职业前景好这种鬼话,做你喜欢且擅长的事,在任何一个行业你都可能很抢手。 成天喊着不要把人生浪费在正事上的我,一直耻于承认的一件事就是,我其实就是个工作狂。谁说工作和娱乐必须截然分开?我把工作当做玩,我玩的时候也在工作,这在这种变态模式中,我和我都过得很爽。 作为首席编辑,我在报社大会上做过一次演讲,《如何在吃喝玩乐中寻找新闻选题》。名侦探柯南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凶案,而牛逼编辑是,我到哪里,哪里就有选题出现。我能把周围任何人都变成我的新闻“线人”,随便聊会儿天,就会发现潜在的社会思潮、新兴的生活方式,连听个黄段子,我都可能从中引申出有价值的选题。 我的电脑桌面上永远有一个文件夹,随时把看到的有趣有创意有想象力的句子、图片、视觉设计等玩意扔进去,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整理,分类到我的笑话库、语录库、标题库、选题库、图片库、版式库里——这些都是我的养分,别人可能是遇到问题才临时找方法,而我是随时都在更新自己的素材库和方法库,有这种充沛的准备打底,我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于我而言,无趣是万恶之源。我的一大乐趣,就是把自己变得有趣。研究别人怎么说话、怎么写出好文章、怎么做好一次采访、怎么写好一部电影,这些都是我在每天的日常八卦中关注的。 我的变态真是罄竹难书。 看韩剧,遇到好玩的台词我会随手记录下来。 看美剧,我会顺便分析谢耳朵的话为什么好笑,有哪几种有趣的方向;我会思考《我老爸说了》里面70岁高龄的刻薄鬼,他的毒舌产生机制是什么;我会琢磨一下《罪案终结》里如何以意外的情节来构成小幽默。 我在天涯论坛闲逛,看些没营养的狗血帖子,都能顺便找到别致的观点和句子。而微博上看到的陌生化的句子,我会拷贝下来,启发自己在遣词造句时更富创造性。事实上,我常常在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上延伸思考,木子美为什么保留了七八年前跟别人的通话记录呢,她是不是可以专门讲讲独家的档案管理学?只要我感兴趣的,不管它多无聊,我都会让自己多角度切入去思考,随时对自己进行思维训练。我知道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喜欢走饭的微博,但真正像我这样,仔细读过她所有的微博,把特别喜欢的上百个句子都背了,同时分析她的思维她的句式的,又有几个? 我喜欢在煎蛋网上看英国的没品笑话集,都是些聪明的、没节操、无底线的黄段子,我会挑特别有智商的存下来,没事研究一下它们的逻辑、分析一下幽默的生成原理——其实所有的幽默,都是有迹可循的,我就对分析的过程感兴趣。像伍迪•艾伦的幽默,通常就是抽象原理+日常生活的混搭,比如,我不相信有来生,但是我还是会带上换洗内衣裤。比如,如果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幻象该怎么办,我那300英镑的地毯绝对买亏了。 我看书比较快,每周保持看两本严肃书,不是随便翻翻,而是从头到尾读完,记读书笔记,顺便把漂亮句子背了。 我看《康熙来了》,会忍不住分析蔡康永是怎么把一个尴尬的问题抛给被访者的,并巧妙地让对方跳入一个提问陷阱里——单就这个题目,我觉得可以写出至少一万字的专业分析。而小S为什么好玩,也可以写成一本专著。 很多同学也一直问我,咪蒙呀,怎么才能说话更有趣、文章写得更好,其实,眼界是认识的前提。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在不经意地泄露你的智商和见识。你是不可能写出超越自己智商和见识的文字的。跟很多85后接触,发现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文笔、没有创意,而是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基础的,《中国哲学史》、《中国美学史》、《中国通史》你至少每一类别选其中一两个喜欢的版本通读,而《全球通史》、《西方哲学史》,社会学、心理学的经典著作,这些基础读物必须系统读过,中外文史哲大家的经典作品,都得看吧,随便问问,《鲁迅全集》你看了吗,《胡适全集》看了吗,《王小波全集》你看了吗,这些都是再初级不过的了,别急于求成。说话和写文章的核心,无非观点、叙事和修辞,但最重要的,还是观点,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就只能指望自己是天才了。 这么一说,便觉得做了这么多努力,才把文字写成这副德性,我是有多蠢啊。 千万别以为我每天埋头苦读、皓首穷经,活像一坨蜡烛。我写了那么多,以分享经验的名义,不过是为了把自己浪费时间上升到理论高度。我认为分析、思考、学习是人生最有趣的事之一,虽然我分析、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常常是些很无聊的事——专心致志地耍无聊,这就是我的理想人生。 之所以要出这本影评、剧评、书评、亲子、爱情什么内容都有,四不像五马分尸十三不靠的书,就是为了证明,我的人生都荒废到哪里去了。最后,友善地提醒大家,别太崇拜我,你会陷进去不能自拔的。 小评:很显然,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完全是受世俗社会的长期压抑而迸发的牢骚。这样的文章如果放在社会上必定是一篇拉仇恨的文章,我很欣赏作者的勇气,能写出自己的心声,揭露一些别人不敢揭露的东西。快乐学的确是人生的真谛,除了这个你还能找出第二个吗?人出生在这个社会上也就区区几十年,不是来地球上受罪的,对自己好,说得不好听就是自私,人不自私天诛地灭。当然无私也是一种自私,因为无私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自私。但是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要具备,而就是因为追求生活保障,很多人拼命赚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赚钱——赚钱——赚钱。。。一直到自己生老病死。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是在批判这么一个事实,能发出这样的感慨,说明作者经历了许多社会的人,社会的事。就好比《黑客帝国》电影里面讲的剧情,什么是真正的现实,什么是真正的虚拟?而作者似乎就是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主角,看着一群被操控的人类。。。好像有点扯远了。本文的主体思想无非就是一个“快乐”,快乐确实是人生的最高愿望,而很多人并不明确,所以文章写得有点偏激。当然如果人人都如此的话,这个社会将无法运行,为了让其正常运行,所以教育一直在控制,一直在协调。。。很显然,这种文章就是违背教育体制,这就是这种文章为什么会受到攻击恶评的原因。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对与错,只是对和错的概念理解不一样而已。